課程來到了臺灣的區域地理,這個單元對學生而言是既熟悉又陌生,對於每個區域縣市學生們或多或少有些概念,但卻又不太完整。課程教學的目的就是要幫助學生對臺灣的各區域特色具備完整的知識概念,而以素養導向教學進行課程設計,會朝與生活結合展現對區域地理的了解。
第三次進行臺灣區域的課程,每一次的課程設計都不太一樣。前兩次是以學生進行區域筆記整理、區域特色報告、編寫營隊歌的設計進行教學。除了課本的知識外,培養的是學生合作、搜尋組織知識、上臺報告的能力。這次的課程設計從五上學期結束,寒假開始就進行鋪陳。在寒假時先讓學生認識臺灣縣市位置,繪製臺灣主題地圖、編寫臺灣縣市營隊歌,開學後近課程開始前,讓學生錄製歌曲上傳,藉此先建立對區域縣市的記憶與了解(繪製主題地圖時勢必需搜尋、查找資料、編寫縣市營隊歌時得思考如何編排縣市名稱)。待到了課程進行時,對於臺灣各縣市的名稱、位置有了完整的輪廓。
進入到臺灣區域地理的課程設計,以素養導向教學四大原則進行思考與審視,初期的想法是將臺灣區域與臺灣交通結合,在進行完課程後,讓學生以「GO哪裡?旅行事務所」的概念規劃行程,然而考量課程的時間不足、課程規劃需導師協助、行程的規劃未能清楚看見學生對課程的整體了解,看得見的是學生在生活知識上的應用,因此調整了設計的方向。
從桌遊的概念發想,在課程設計初始,除了筆記摘要策略的應用外,結合臺灣區域特色桌遊增進學生對內容的熟悉,是這次教學想嘗試的,慢慢的思緒越來越完整,課程的規劃輪廓呈現,決定以「整個區域課程就是一場遊戲」的概念來規劃。
課程規劃以「建構與組織──擴展與精熟聯結──綜合運用」為架構,課程進行過程中,學生在學習階段中,爭取加分、賺點數,以讓自己在桌遊中具備取得特殊資格的機會。
※step1建構與組織─臺灣區域總盤點 (區域筆記+報告)
從課文內容出發,運用拼圖法,學生分組進行各區域重點筆記摘要,再進行分組報告。筆記內容得分可以折換成點數,分組報告時,聆聽者給予報告者點數(5-9點),同時聆聽者需針對同學的報告內容寫下回饋三明治:三個重點、兩個讚美(筆記內容和報告表現)、一個建議(不是批評哦!而是予以提醒),聽者所寫下的回饋三明治單皆可以依內容取得分數以換成點數。這些點數皆可以成為玩桌遊時兌換功能卡的紅利。
一、區域筆記:小組合作,完成各區域重點筆記
- 課文重點
- 先概覽提出整理項目:地形、氣候、整體特色、包含縣市、各縣市特色、其他
2.討論筆記摘要策略
3.各縣市特色:請每個人分享找到的縣市特色,整理於筆記中
4.設計問題考考大家:問答題*2、動作題*2
二、區域報告特派員
- 報告人人有份,請各組成員準備好你的報告內容,分派至其他組進行分享
- 清楚、完整、有組織的分享
- 給點時間:將小組設計的問題提出來問大家,答對者「給點數」
分組報告順序,較少成員的東部與離島組作為示範組,以對全班報告的方式進行,讓台下學生可以熟悉回饋三明治的三重、二讚、一建議,與報告進行流程,同時提醒注意事項,像是不批評而是提出可以改進的意見、報告的聲量與報告、聆聽節奏的掌握
學生在回饋三明治上書寫的格式,與兩個讚美的評量項目,為減輕學生在聆聽與回饋時的負擔,請學生將報告同學有達到的代號寫上。 |
在進行區域報告時,由於學生需各別「深入」到各組,獨挑大樑,那氣氛有種深負重任的積極感。在其中我看到的除了學生對自己表現的期待,因為自己的表現會交由聽者來評比,也看到了聆聽者對報告者及自己回饋的重視。在過程中聆聽者會主動的提醒報告者,該站哪個位置、筆記本子該怎麼拿、聲量大小;聆聽者會專注的聽、即時進行註記,甚至會主動翻開課本檢視同學的報告內容、比對及自行補充;報告者則是會觀察同學的反應,適時的停下,等待同學註記重點;過程中也會適時的提出疑問與回應,遇有不確定者,這時就得向老師求救了,像是同學報告野柳是基隆的特色時,有好幾組的同學同時有疑問,各別停下來確認,最後直接問老師以求正解。在學生們報告的過程中,我看到了最佳的態度、最合諧的學習光景。(報告到連下課鐘響了仍不知,活動仍持續進行著)
※step2擴展與精熟聯結:臺灣區域爭霸戰 (區域特色桌遊)
區域特色桌遊的設計是希望藉此再次檢視學生對區域特色的了解,同時擴展課本的學習內容。同樣的,這個桌遊遊戲方式的設計,並不希望複雜,而是簡單易上手,具趣味性。卡片的內容則是由學生自行設計,以回家功課的方式,一個學生認領一個縣市,查找該縣市的自然景觀、人文景觀、特色、其他特色,製作特色卡,這部分也放在課文重點筆記時,進行整組的統整與分享。功能卡是為讓遊戲增添變數與趣味性,學生依第一階段學習活動中取得的點數進行換取,可以提高進行桌遊時的戰鬥力。桌遊最後以計算積分的方式產生區域霸主。
區域爭霸桌遊是學生們期待的,在玩的過程中邊玩邊討論,趣味橫生。但仍發現有些需要調整的部分。特色卡的內容會出現標示不清或冷門景點的情形,下次進行時,應該再要求學生以著名者為主,卡片項目為參考,可以各縣市不同做調整,以避免出現的特色卡學生不知其配對縣市的情形。 遊戲過程中易出現不易配對的情形,造成學生手上的縣市卡越積越多,當場即調整規則,一輪下來發現無可配對的特色卡時,可以再翻三張。
學生總是不按牌理出牌的,玩的時候,他們也會自行更改規則,讓大家玩得更盡興,畢竟這是他們的桌遊啊! ※step3綜合運用:臺灣區域經合會 (經費分配合議會) 參考玩轉學校的遊戲概念,以政府每年的預算分配為情境,設計臺灣區域經費分配合議會,每個縣市的背景描述即在上面兩個階段中進行,毋須再另行設計,減輕了老師在背景描述設計上的精力。學生以SWOT分析表進行準備工作,藉由分析區域特色,找出區域發展的方向,在會議中學生要內部討論、提出需求、與其他區域協商,共同解決經費合理分配並兼顧區域發展需求的目標。最後以十字方格表進行省思與回饋。
學生們預先利用20-30分的時間進行區域SWOT分析,老師可以從學生的分析與提出的發展需求檢視學生們對區域特色的了解,對區域發展的方向的掌握與創意。進行到合議會中,各區域因為經費的分配,衝突點開始出現,對別的區域所提出的發展內容與經費需求,積極表達意見、提出質疑,攻方的激進,守方當然得有所選擇,有的堅持自己的看法,有的廣納意見進行方向與經費的調整,有的經不起別人的質疑,馬上妥協,但這過程中都得提出自我的解釋與合理性。像是東部提出要貫穿中央山脈、在東部建國際機場,同學即提出環境破壞、客源與運作效益等問題。
區域間的協商,在進行的過程中,發現學生在統合協商意見上確實有比較大的困難,雖然積極的找人談了,有的達成了合作,但提出的方案卻不是讓人可以接受的,像是北部和東部達成協議,讓北部的人可以移居到東部,協助發展經濟,東部則可以減少經費,忽略了人的遷移並不是紙上談兵這麼簡單,且未提出具體策略。中部與南部達成協議可以建構區域間的捷運系統,但這並非易事,既有的交通系統難道無法滿足嗎?中、南部間要這部分的需求嗎?然而這是個難得的一步,因為學生們想到了利用區域間的差異、優弱勢進行合作、整合,顯示他們已關注到各區域間的差異與依存關係。有的則是雖談好了合作,卻忘了彼此經費的調整。或許是學生的年紀尚小,不懂外交的折衝談判技巧、無法做具體、全面、完整的規劃。莫怪在玩轉學校中,於校園施行版會將「外交」階段拿掉,這部分對學生、對老師都是挑戰。
最後一個班級進行時,做了調整,將「外交」拿掉,學生只進行兩階段的內部協商,進行的過程確實比較順暢,目的性也更強了,同學所提出的質疑與意見,學生也比較能思考。身為判定者的角色也是不容易,除了掌控活動進行節奏外,需立即的綜合各區域提出的發展方向、經費需求,與尚不足處,每場進行下來看到學生在會議中生動的表現,看到學生對區域特色的掌握,是檢核也是課程生活化的延伸運用。學生們對於能在這樣的場合中盡情表達自己的看法,當然是欲罷不能,該下課了不想下課,硬是跟導師借了一節課。結束後興味十足的問,下學期還會有嗎?下學期還會有嗎?有吧!我想。
在教學活動的最後請學生寫下對活動過程的觀察、發現與感受,想要對政府提出的建議,學生們大多認為自己的小組針對區域的特性所提出的經費是合理的,可以想像各縣市首長們在面對政府爭取經費預算時對自己提出的預算之堅持,也顯示學生們是審慎的看待自己的區域需求後所提出的概算。對於欣賞他組的方面,學生會以他組所提出需求的必要性與經費的合理性來看待,一點也不馬虎。學生們在這個活動中有何收穫呢?大部分的學生會提到懂得如何與人討論、談判與協調,有的學生則提到更了解各區域所面臨的問題、各區域的優缺點。至於在活動後想向政府提出的建議呢?經費分配時請注意區域間的均衡發展、為較弱勢的區域請命,可見經過這麼一場活動後,學生們對於臺灣區域之發展更有感呢!
◎鋪陳─寒假作業:認識臺灣縣市、編寫營隊歌
縣市營隊歌
戴可欣
陳湐浩
邱亭瑄
◎step1─區域筆記
◎學生依所分配的縣市查詢該縣市的自然景觀、人文景觀、美食或特產及其他。這個部分在筆記製作時,請學生跟同組的同學分享自己查詢到的資料,藉由互相分享增進對區域縣市特色的認識,同時進行彼此檢核,當同學不確定時會提出疑問,互相討論。
◎特派分享回饋
◎區域爭霸戰桌遊
◎區域經費分配合議會
討論區域SWTO分析
組間協商畫面
◎SWOT分析
◎各班會議結果
◎回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