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25日 星期四

109遇見臺南的變遷

※教學單元:翰林版五下第五單元─聚落與人口─聚落的演變
◎核心素養:社-E-A2
◎學習內容:Ab-III-3、Ac-III-4
◎學習表現:1b-III-1、2a-III-1、3b-III-2
◎學習目標:
1.透過條列三二一進行問題討論,舉例說明可能造成聚落變遷的主要因素
2.運用問卷訪查,覺察居住聚落(城市)因經濟活動和生活空間使用而造成的改變
3.透過小組訪查資料的摘取與整理,分析可能造成臺南變遷的因素,解釋和說明這些變遷帶來的優劣與可能的改善方法。
4.延伸討論臺南變遷的方法與近來的重大工程,思考聚落(城市)變遷過程中,公權力與民意(群體權益)間的增進或傷害,藉以關注居住地方之未來發展。

        聚落的變遷,是發展也可能是沒落,課堂上我們運用條列三二一策略討論可能造成城市變遷的因素,交通運輸、重要建設、產業變革,是學生在討論過程中提到對聚落造成重大改變的因素。
        著眼課程的實踐活用,將目光放在文化古都的臺南。南鐵地下化、南山公墓遷葬、赤崁文化園區改造工程,這些工程正在或即將對臺南的未來造成或大或小的改變,而這些在生活中正發生的城市變遷,孩子們發現了嗎?對這些變遷有感嗎?
        讓課程的討論是有備而來,在學生的小小世界中,對臺南的變化關注必是不多的,那麼就利用問卷訪談,透過大人的視野來鷹架學生的學習。學生們透過小組問卷結果整理,綜整了解臺南的變遷,更甚而提取上位概念,利用食、衣、住、行,來歸納他們的發現。
        結合課程開始時論及的聚落變遷主要因素,交通運輸與重要建設上,我們討論了臺南海安路的地下街工程,由於對城市紋理的忽視,造成工程的結果是破壞了地下的水文,海安路一帶停滯發展二十多年之久,週邊產業沒落,而今重啟工程,地下街做不得,便改為地下停車場,然而仔細觀察,停車場滲水的問題仍然存在,提到這點,去過停車場的學生們,點頭如搗蒜,這是他們生活中的發現。
        我們也討論到了南鐵地下化工程,在學生的報告中,關於這個工程的意見頗為兩極,一個是欣見鐵路地下化後,交通的順暢,一個則是反應工程對週邊環境干擾、破壞的不滿。鐵路地下化的工程,涉及的是居住正義、文化資產、地下水文以及都市景觀、環境保護等問題。因此當學生們提及臺南的這個變遷時,兩極的反應恰好是個很適切的問題思考,為什麼會有這麼兩極的反應呢?學生們說:住在鐵路週邊受到的影響大,感受較深(有往來鐵路週邊相關道路的學生,對於沿線掛起的抗議布條,印象深刻),其他的市民因為沒有影響,所以會期待改變後的結果。在這兒也跟學生提到,很多時候我們對一件事的觀感可能來自於對它的不了解,而趨於表面,針對鐵路地下化的相關爭議,我花了一些時間說明,讓學生在了解後,再思考延伸的問題:一個城市的改造,到底誰說了算呢?這是一個涉及公權力與民意、多數意見、利益對上少數的問題。在學生們的反應中,我看到了身為臺南人的「文化DNA」,孩子們說:我們希望現在我們看得到的「古蹟」,後面的人也能看到;政府為民服務,應該要尊重民意;政府是過客(政績),我們才是長期居住在臺南的人,應該是我們才能決定城市的未來......。
        藉著訪談、討論,延伸課本的主題,轉化為身為臺南的我們正在面臨的課題,我們上了一堂紮根思考的公民議題課。

課程流程:
a.聚落變遷條例三二一 ── 探討影響聚落變遷的重要因素,整理聚落變遷實例,待探究臺南的變遷後,回過頭來思考城市改變,誰說了算。



   

b.遇(預)見臺南的變遷─
1.個人:透過問卷訪查,從大人的視角了解臺南近年的變遷,再從自己的角度思考變遷的PMI。















2.小組匯整作品:這項任務挑戰的是學生組織各人不同內容的能力,大家得彼此看過訪問內容,分析比較異同,再進行統整。有的小組用心的將討論過的內容先整理成一張紙,再進行檢視,更進一步的提取出更上位的概念,以主軸概念來貫串整個報報。有的小組用統計的方式,找到小組成員內容的最大相同值,關於不同的部分再進行進一步的討論。大部分的孩子都參與並做到了統整,但仍有小部分的孩子,在合作精神上不足:只打上半場、參與不足,導致報告內容缺漏或矛盾(像是報告沒有組織、編排混亂無法突顯重點、前面提到臺南好的地方是交通便利,後面卻又報告交通需要改善??﹝孩子的解釋是他們指的交通便利是臺南的對外交通,然而對內而言卻是有不便的地方,而針對交通改善的部分,孩子們也談到了改善效益與收益的問題,大多提到的是多設公共運輸,但只要是工程可能都會涉及徵收問題,若是增點、增車次、增路線,則需考量到收益,仔細思考,在變與不變、便與不便間,真的難以取捨與抉擇),這些狀況都在分組報告中暴露,透過課堂的檢討,相信孩子們也得了一次教訓。


整合同組同學的訪查結果,並提取出上位概念,用宜居城市的觀點來檢視,經過整理組織後,學生也看到了城市變遷中更深層的意涵









被批得最慘的一張作品,顯見小組成員間合作無力,看不見報告的組織與主軸,版面編排亦失焦

※學生報告畫面


c.城市的改造,誰說了算?
課程最後,扣回「城市變遷」的概念,讓學生思考在城市變遷(改造)過程中,開發與保存、權利與權力的天平孰輕孰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