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日 星期六

112.11.30人與環境—探究思維進入史前文化

※教學單元:翰林版五上第四單元─人與環境互動發展

◎核心素養:

社-E-A2 敏覺居住地方社會、自然與人文環境變遷,關注生活問題及其影響,並思考解決方法。

社-E-B1 透過語言、文字及圖像等表徵符號理解人類生活的豐富面貌,並能運用多樣的表徵符號解釋相關訊息,達成溝通的目的,促進相互間的理解。

◎學習內容:

Cb-Ⅲ-1 不同時期臺灣、世界的重要事件與人物,影響臺灣的歷史變遷。 

Cb-Ⅲ-2 臺灣史前文化、原住民族文化、中華文化及世界其他文化隨著時代變遷,都在臺灣留下

             有形與無形的文化資產,並於生活中展現特色。

◎學習表現:

1b-Ⅲ-2理解各種事實或社會現象的關係,並歸納出其間的關係或規律性。    

1b-Ⅲ-3解析特定人物、族群與事件在所處時間、空間脈絡中的位置與意義。

1c-Ⅲ-2檢視社會現象或事件之間的關係,並想像在不同的條件下,推測其可能的發展。

2a-Ⅲ-1關注社會、自然、人文環境與生活方式的互動關係。

3b-Ⅲ-2摘取及整理社會議題相關資料的重點,判讀其正確性及價值,並加以描述和解釋

◎學習目標:
1.透過討論、文本閱讀,理解史前與歷史之差別,提出認識史前文化之方法,認識文化層的概念。
2.透過發散思考,想像史前生活,並提出感興趣之疑問,藉由分享回饋與討論,建立對史前文化的初步概念
3.閱讀圖片、文本,運用分析矩陣摘取史前不同時期的文化特色、居住環境、生活行為,理解史前不同時期人與環境互動情形與豐富生活面貌,並提出發現。
4.透過題綱討論,歸納原史人與環境互動及發展進程
5.再回顧「史前想像」,利用已知推測可能的答案,想像可能之情境
6.針對題綱討論,運用摘要資料,想像史前文化生活情境,判讀、推測在不同的條件下可能的發展,描述解釋並說明理由。

        認識史前文化,理解史前文化人與環境的互動發展,絕對不是只從課本中的知識內容整理、記憶。透過探究思維來設計課程,運用問題與情境設計引導學生進入史前文化,一窺原史人豐富的生活樣貌,才能讓知識從平面變成立體,從單純的背誦,轉變為自主知識建構,進入後設認知。
        史前是久遠的,但卻極富「想像」。進入課程的初始,學生便發出疑問:「史前人類是怎麼進化的?」大哉問,這不只是人與環境互動的樣貌,而需更進階的探究思考人類生活的演進。也正契合了預計的課程設計,讓學生以仿考古學者的方式,因問題而引發對探究的興趣,透過問題引導學生進入思考模式,提供多元資料、營造考究情境,學習多點想像、多點推論、多點趣味,由點而面的建構史前印象。

❖課程架構


❖教學活動與歷程
一、從史前走來:透過題綱討論與題目練習,認識史前時期與歷史時期的差別;利用想像史前生活,看見學生對於史前的認知與對於史前的疑問。
(一)「what 史前」、「史前、歷史有貓膩」、「How Know史前 」:利用問題與學生進行討論,很明確的學生清楚史前與歷史的差異,也提出最大的差異是「文字」,那麼為什麼是「文字」呢?透過古籍的記載,認識文字的功能,聆聽「倉頡」判斷史前與歷史的字句,同時也發想,文字之所以是史前與歷史的重要分水嶺,除了記載的功能外,還有哪些重大意涵呢?
    「How Know史前 」,如何能知道史前人們的生活呢?考古是學生們想到的,那麼從哪些跡證來推衍、判斷呢?我們從討論中認識遺跡與遺物之差異,了解到考古得有柯南般的推論力與想像力,原來考古是這麼一回事啊!




(二)「考古文化層知多少」:什麼是文化層?文化層的判斷有何規則呢?利用問題讓學生進行思考與練習,考概念,也考閱讀理解。



 

  

 
(三)「想像史前生活」:史前人的生活環境與生活樣貌可能是如何呢?對於史前有哪些疑問呢?在這個階段,利用分組學習技巧,先兩兩迷你組進行討論,再進入整組整合討論,階段性的進行討論,每個學生的頭腦都動起來了,再透過小組分享進行補述,學生們對於史前的想像可豐富了,還有學生特別有成就感的向我展示他的筆記呢!

 










  

 

     


二、考古史前探秘:
(一)考古史前:跳脫記憶史前文化的教學框架,這次讓學生透過圖片觀察與文本閱讀發現史前不同時期的生活行為、居住特色、使用器具與文化特點。再輔以分組學習模式,讓思考的漣漪愈加擴散。透過圖片讓學生觀察、發現與歸納不同時期的特色,確能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們觀察的十分仔細,透過圖片對於情境的聯想,也更具體而細節。











❖綜整史前文化的特色,提出發現





❖學生作品






































(二)考古報告:在認識與歸納對於史前的發現後,再度回到「想像史前」,回答當時提出的問題,透過已知,解決最初的未知。學生們的問題千奇百怪,但都與生活息息相關:如何生小孩?生病了怎麼辦?頭目如何產生?有了對史前文化的認知再來回答這些問題,似乎都不難了,依稀從中可以看到史前文化演進的脈絡。
接著,便是針對史前文化的發展進程、為何以器物作為時期的定義,進行討論,理出上位概念,同時也連結進入課程之始的「考古」概念。
❖學生作品

















(三)抽絲剝繭探史前:利用Padlet進行全班共同線上回答問題,作為最後的課程概念檢驗。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每個時期認領一個題目,組內分配問題,先自己回答,再共同檢視補充。下一個階段,則時每人每個時期皆需有至少1題的檢視與補註,學生們互相補充、回答問題,專注得忘了下課呢!最後則是進行問題總檢視,由老師進行統整。



❖活動照片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