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19日 星期五

105.02.19重點卡+拼圖法

        開港後來臺的西方人士,結合閱讀、重點整理與拼圖法,6人一組,每人一個人物、一篇文章,先以人物分組,共同討論出人物重點後,每人再帶著成果回到小組內分享。
        因為每個人在小組內都有任務,所以「使命必答」,在人物分組討論時,好認真、好投入啊!重點整理的目標是精簡文字、長句縮短,巡堂時發現,大家拼命的想、熱烈的討論著。
        回到小組分享,學生更是忙碌了,依著順序分享每個人物的重點,耳朵得張開、頭腦要想、手快速的寫,平常學習較慢的孩子,難得的自信唸出人物重點內容;小組成員彼此協助,寫得不夠工整、錯漏了,同學還幫忙擦掉錯漏的部分,一一指導,這真是課堂中最美的一刻。
學習較慢的孩子在小組成員協助小極力的將內容寫完整,觀察到在人物分組時,這寶貝也很拼命的完成自己該完成的部分。回到小組分享時,很有信心的唸出內容呢!






不同的顏色字跡表示是活動前整理的課文內容與活動中討論完成的內容
































105.02.19課堂筆記教學

        下學期的社會課,期中以前的課程內容進入清末~~民國,這個部分的量(記憶量)頗多,筆記策略的導入更是必須的,協助學生將內容進行有組織的整理,希望如此可以減輕學生在學習上的負擔,也提昇學習效果。
        開學第一次上課,先以「預習」做為開始,請學生靜下心來閱讀課文內容,畫重點、出題,學生進行活動的同時,提醒學生斷句、畫重點的技巧。以此恢復上課的節奏,同時學生回溫如何畫重點。
        以心智圖為框架,引導學生討論、歸納內容重點,邊提問邊整理筆記。一個學期訓練下來,學生在課堂做筆記的速度果然變快許多,也多了許多時間可以補充說明。透過提問一一帶出臺灣開港通商的背景、時間、開設的港口及開港後的變化。
        下學期的社會課程進入清末~民國歷史,這部分的歷史更為複雜,因此筆記策略協助孩子整理與記憶更為重要!
開學的第一次上課,先讓小朋友閱讀課文內容,畫重點、提問。透過提問輔以心智圖,進行整理。
知識的學習是延續的,因此課堂中的溫故知新是必要的。臺灣開港,得幫孩子將時光回溯到教導「一府二鹿三艋舺」時的學習內容,當時提到了河港沒落的原因,「開港」是其一。那麼到底什麼是「開港」?港口不是本來就開放了嗎?經過討論說明,孩子們才會了解,原來河港興起時期的貿易對象是中國大陸(國內航線),開港後,對象不再只有中國,而是世界各地的國際航線囉!臺灣從此進入國際貿易的體系中。
那麼臺灣如何被注意?怎麼開港的呢?課堂上從原因探究、從聽故事發現臺灣原來是個「搶手島」。再來就是利用圖示法,帶著孩子們從開港前後出口商品的差異,發現為何臺灣的發展重心會從天龍國1.0(臺南)轉移到天龍國2.0(臺北)。
孩子們在整理重點時,馬上發現輸入商品中有「鴉片」!當然這就是課堂上熱烈討論的重點囉!孩子們無法理解毒品鴉片為何可以堂而皇之的輸入?中國在清朝
時的長期「吸毒」與無法抗拒外來脅迫的悲情,就成了老師說故事的著力點囉!課文的內容不多,但讓孩子們學會解讀讀到的訊息,是開學第一次上課希望能帶給孩子們的。 
        「領事館─官員辦事處」,課文中以簡單的文句帶過,老師的角色便是引導學生進行了解與思考,什麼是領事館?想一想,由誰設立領事館?在臺灣設立領事館會處理哪些事?
        果然!當老師提出這些問題時,學生的第一時間是楞住的,腦袋瓜中開始在轉:官員辦事處,那做些什麼事啊?此時將知識與生活連結是必要的,話峰一轉,請學生想想,如果在國外旅遊,護照不見了,該怎麼處理?可以找誰協助?呵呵!這時答案紛紛出爐:旅遊服務中心、警察......,當然帶出「辦事處」的功能是目的。 如此學生便能理解,原來「領事館」可以協助當時在臺的外國人處理各項糾紛、貿易協商和提供保護,最後再加個小故事印證─以馬雅各的故事為例,學生的印象就更深刻了!
        由於課程接續著上學期的內容,因此溫故知新也是上課的重點之一。開港通商後臺灣出口的貨物以茶、糖、樟腦為主。上到這兒,問題來了─那麼開港前的出口貨物以什麼為主呢?我只能說孩子們實在厲害,三個班級都能清楚的回答:米、糖、鹿皮。接著就是利用開港前後出口貨物變化,解讀這背後的秘密囉!畫出臺灣圖,從貨物的產地就可以清楚的看到開港前後臺灣發展重心的轉移。
        整理筆記後,就是說故事時間囉!利用字卡,敘述鴉片戰爭與英法聯軍,這是伏筆,因為接下來要上到的牡丹社事件學生就會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