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18日 星期日

111四年級家鄉的節慶

家鄉的節慶,四年級的社會領域課程,在這樣的課程中,我希望讓孩子在探究與實作的歷程中,覺察節慶與環境、人的交織互動的關係,看見節慶在空間中的變化,在時間中的變遷,結合SDGs思辨節慶的議題與具有議題性的節慶。
在地的特色節慶,是讓孩子覺察與思辨的素材。談家鄉的節慶,臺南豐厚的歷史文化,是最有力的資源。廟宇與生命禮俗的結合,在臺南你可以找到與生老病死、教長祈運、婚醫家名的對應廟宇,看見府城人如何將生活、節慶與信仰密切結合。


在這個單元中,嘗試跳脫基礎的節慶內容摘要,以內容摘要為基底,由此讓學生發現、探究、思考與討論,建構節慶的意義,從變遷的節慶,看見過去與現代對於節慶的解讀,帶出議題、不同時代重視的價值。
❖課程思維



❖課程思考架構

❖學習表現
1b-II-1 解釋社會事物與環境之間的關係
2a-II-1 關注居住地方社會事物與環境的互動、差異與變遷等問題
3a-II-1 透過日常觀察與省思,對社會事物與環境提出感興趣的問題

❖學習內容
Bc-II-1 各個族群有不同的命名方式、節慶與風俗習慣
Da-II-2 個人生活習慣和方式的選擇,對環境與社會價值觀有不同的影響
由於課程設計的主要概念不在於摘要記錄漢人節慶、原住民節慶、外來節慶的內容(由來、活動),所以為了便於學生從節慶內容,促發思考、提出發現,問題討論,以「我的節慶曆」作為節慶內容摘要的載體,以2023年一整年的日曆,標示出漢人傳統節慶、地方節慶、外來節慶、有議題的節慶等,方便學生在摘記後的發現,同時顧及到美感與實用性,「我的節慶曆」在課程的最後,學生可標記出自己與節慶的連結:我最喜歡的、覺得有意義的、爸媽重視的等,加上美編,還可以讓學生作為自己在未來一年的行事曆。




►作品
























課程設計的主軸為節慶的意義,主要是因為在節慶的主題上,除了原住民的節慶外,學生對於傳統節慶、外來節慶是具有概念的,在一、二年級的課程中,也有搭配課程的相關學習,因此在四年級,課程的主軸不適合將重心放在讓學生摘要節慶由來、活動,並記憶上。「從所知中,觀察、發現,提出問題進而討論、探究」,提昇課程的深度與思維層次,我覺得這是必要的,因此以「節慶的意義」出發,運用幾個問題脈絡整個課程,「我思・故我在」—讓學生更深刻的連結節慶與我。
❊課程流:
➊說說節慶—我對節慶的印象與對節慶的定義➡︎➡︎➡︎摘記漢人節慶➡︎➡︎➡︎發現與提問—發現傳統節慶與農民曆的關係➡︎➡︎➡︎認識農民曆➡︎➡︎➡︎➋過去節慶對於人們來說意義為何?
➌如何解讀原住民節慶曆(圖表閱讀策略後設監控)➡︎➡︎➡︎T卡摘要原住民節慶+我的思考連結➡︎➡︎➡︎➍原住民節慶的特色與對原住民的意義
➎原住民族與漢人的傳統節慶有何異同?
摘記受外來文化影響的節慶活動➡︎➡︎➡︎➏從受到外來文化影響的節慶中,你發現了什麼?
認識在地特色節慶➡︎➡︎➡︎➐從地方特色節慶活動中,我們可以發現,節慶活動對地方的意義為何?
➑綜合傳統節慶、地方特色節慶、外來文化節慶,讓我們再定義「節慶的意義」

❖➊說說節慶—我對節慶的印象與對節慶的定義
❖說說節慶


















❖認識農民曆:➋過去節慶對於人們來說意義為何?









❖原住民族節慶➌如何解讀原住民節慶曆(圖表閱讀策略後設監控)
❖學生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