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9日 星期三

104共作─臺灣歷史故事事件簿

        五上社會課程進入臺灣歷史,課本中的內容是精篩過,學生獲得的知識是片段的。上一屆進行到這個部分時,是將重要歷史事件的資料分配給學生,讓學生製作ppt分組報告。由於是第一次的報告,考驗的是學生的摘要與上台報台的能力。根據上一屆的經驗,發現孩子們容易在報告時過於冗長,內容失焦,老師既要幫忙補充重點,還要掌控學生報告的時間,台下聽報告的學生也很容易進入神遊狀態,對於同學報告的內容與對臺灣歷史脈絡的了解,都大打折扣。
        今年嘗試透過故事,希望以最不生硬的方式讓學生認識臺灣歷史。以學生為主,老師為輔,從荷西到明鄭選了14則故事,利用筆記策略中的「拼圖法」,分組完成,再整合
1沈有容計退荷蘭人
2風吹草低見鹿群
3荷蘭人對台灣的開發
4英勇抗荷的郭懷一
5西班牙的企圖
6鄭成功的童年、賜封國姓爺、反清復明
7國姓爺登陸鹿耳門、荷蘭人投降
8淚眼遙望舊山河
9鄭氏王朝對臺灣的開發
10鄭經的聯外抗清行動
11臺灣的諸葛孔明陳永華
12施琅進攻臺灣
13鄭氏王朝的滅亡
14忠烈的寧靖王和五妃

◎教學流程:
1.學生兩兩一組,閱讀自己負責的故事,課堂上共同進行摘要(情節摘要法:主角、事件(想要)、經過(但是)、結果(影響)),除摘要外,學生亦需運用插圖、漫畫內容或文字補充等,充實摘要內容與畫面。

2.結合電腦課,請電腦老師協助,運用Office365與班雲,共同製作報告的PPT。(有的班級作法是彈性讓學生自行回家製作PPT,學生間彼此得協調工作,再將檔案上傳班雲)若是沒有製作PPT的小組,則以實物投影機直接投射作品報告。

3.上台分享報告的同時,台下的同學得在筆記中記錄報告歷程中的兩個重點,以促使學生能專注於同學的分享中。

4.教師適時補充,並協助學生將分享的內容連結到課本中的重點。

    課程結束後,整合每位學生的作品,老師將印製每人一本大家共作的臺灣歷史故事事件簿成品!

◎教學省思:
        對學生而言,這是個具有挑戰性的,因此在進行情節摘要法時學生們非常認真,彼此間的小組合作考驗的是彼此的默契與工作的協助,這恰好給了學生學習的機會。由於交派任務時,請學生先閱讀故事,預先做好摘要,再來跟同學討論,因此也有不少的學生帶著自己的筆記來與同學討論,如此不只速度快了許多,內容也很紮實。
        大部分的學生對自己的作品非常的在意,除了摘要外,還外加漫畫說明,甚至會希望塗上顏色讓作品看起來更棒!
        分享報告時,五年一班的學生們最棒了!幾乎每一組都製作了PPT,內容整理得條理分別,還有小組特地去找了相關資料補充或是出題考大家呢!其他兩個班級雖然製作PPT的小組並不多,但看得出來都很用心的製作。
        對五年級的學生而言,我想上台分享對他們是陌生的,上臺的臺風、該如何講述,每一樣都要從頭開始教。三個班級教下來真的有點累,但也有表現得很棒的孩子,對於自己要報告的內容侃侃而談,臺風穩健,剛好成為小朋友們的學習對象。這次的經驗也提醒了我,課堂上可以多給予學生上台分享機會,讓學生習慣在大家面前發表。

認真討論,製作事件簿......




















學生課前預做故事摘要




與電腦課結合,製作PPT 




報告中



    臺風穩健,報告內容很有條理

最佳說書人,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作品內容















作品一        作品二        作品三        作品四

2015年11月3日 星期二

104.10.31十六族口訣背誦

臺灣高山原住民十六族,利用口訣法,把十六族的族名和位置一起背起來。大家試試看!
先背右半邊順時針繞(圖中紅圈部分):
夏太(泰)太騎(奇)一隻會唱歌(噶)的阿南達。(夏泰太有個奇怪噶哥叫阿南達)
賽夏、泰雅、撒奇萊雅、噶瑪蘭、阿美、卑南、達悟
再背左半邊逆時針繞(圖中綠圈部分):
賽德克拿掃(邵)帚(鄒)和布,把(卡)(拉)(魯)蛋排出去。
賽德克、邵、鄒、布農、卡拉卡拉那富、拉阿魯哇、魯凱、排灣

104.10.30自做筆記初體驗

期中考將屆,社會課程也來到最後一個小節。從學期初帶著學生做筆記,也該是時候試試小朋友自己整理筆記的概念和能力。
以小組的方式,共同討論,各別完成筆記。第一個班級直接放手,發現很少小組討論的孩子,進入無頭蒼蠅與磨合的狀態,老師得各組一一提點,不易抓到頭緒,效果不彰。
根據第一班實施的結果修正,接下來的班級上課,先帶著學生討論,從分段一分句-分析內容-決定標題-列出重點,架構流程框架,讓學生可以依循。其實這流程每次的課堂都是如此操作,只不過上課時間有限,無法細講,再加上用聽的到要操作,還是有所差異。經過示範後,學生有了方向,討論很快的進狀況,整理速度、效果也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