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學期的課程非常適合導入時事、事件或文章,促發思考與判斷,進而有憑據的說出自己的看法,形成價值判斷。例如看到一篇文章或聽到一個人說的話,學生能思考:可信嗎?有哪些是自己沒有觀察到或想到的?有哪些線索可以幫助自己下判斷或思考?事件或話語的背後有沒有哪些隱藏的意涵或意圖?與自己所認知的有沒有衝突......等。希望多些機會提供學生們討論、激盪,能達到自己為這群孩子們所預設的目標。
搭著「寶可夢」的熱潮,面對剛開學還沒完全醒來的「school mon」先來一場醒腦課─透視寶可夢!
秉持著為六年級的孩子們所設定的學習目標:批判思考與對時事的敏感,以寶可夢為題,融入六頂思考帽與三面分析法,引導學生進行思考。
透視寶可夢~新聞思考教學方案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進行價值判斷(critical thinking)
對於是否下載、是否要玩,能清楚釐清背後的動機,明確舉出理由
2.引發學生對時事的敏感覺察
◎資料來源:news
2.公視青春
b.思辨180:Pokémon Go旋風Promo: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sCZNdYrhE
3.寶可夢亂象:
a.民眾徹夜不睡聚集「抓寶」
b.嚴禁亂入!寶可夢襲台 低頭抓「寶」恐挨罰六千: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vZH4bwBv7k
c.「要不要一起抓噴火龍」 學童迷「寶可夢」易遭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vTZvNH4pKs
4.寶可夢商機:
a.代收服及孵蛋服務:http://www.ettoday.net/news/20160811/753761.htm?from=ettoday_app
→衍伸問題:帳號被盜
b.旅遊:寶可夢抓寶之旅、臺南市抓寶專車、寶可夢飲料、甜點
5.寶可夢另類思考:臺北市立動物園給寶可夢訓練師的一封信、寶可夢陰謀論
◎使用工具:critical thinking
六頂思考帽、三面分析法原先設定的教學引導流程是:新聞影片引起討論動機→寫下對「寶可夢現象」的第一直覺→討論有哪些正面與負面的影響,寫學習單→看看寶可夢帶來的商機和另類思考,寫學習單→回歸自我的價值判斷,玩或不玩?→言之有理,預測寶可夢的未來。
經過第一個班級的施作後,發現在引導的過程中以全班討論為主,再以新聞片段的內容,多少框住了學生的想法,當學生在討論完後,回到學習單時,多是個人完成,不太討論的起來,因為在全班討論的過程中老師已在黑板上註記。在討論的過程中雖然學生們很熱烈的提出他們所看到、觀察到的現象,但還是跟自己預想的情況有些落差。於是在第二次施作時略做了調整。
對於第一個班級的小插曲:班上的「寶貝蛋」在課程進行過程中,願意發表分享卻不太想寫學習單,課後將他留下陪著完成。一邊跟「寶貝蛋」聊天,一邊協助整理他的思緒,讓他寫下,平常最愛玩電動的「寶貝蛋」聊到寶可夢可有一堆的想法與觀察:我還知道寶可夢的笑話哦!(分享笑話給我聽,雖然我不太清楚笑點何在)我有下載寶可夢,但我的平板等級太低,跑起來怪怪的......(詳細的敘述他的平板玩寶可夢時遇到的卡卡現象),最後我把它給刪了;阿姨有分享一個訊息給我,寶可夢遊戲的背後金主為美國,美國可能透過遊戲收集敵國機密......。放了兩個月的暑假,寶貝蛋真的很多字都忘了,難怪他不太願意寫,在聊天的情境下,他終於順利的寫完了。隔天,令人感動的是,遇上了遲到的「寶貝蛋」時,他竟然主動的繳交前一天派的預習功課,這是個好兆頭吧!希望「寶貝蛋」這個學期在學習態度上能有所調整與進步。
有了第一個班的施作,讓我發現引導流程的盲點,所以501、502的施作做了調整:
1.未討論前先請學生寫下對於寶可夢現象的直覺(紅帽)
2.利用三面分析法小組討論寫下對於寶可夢現象的直覺反應(黃色、黑色)
3.小組分享,全班討論、請學生註記補充
4.觀察寶可夢現象的相關新聞~可引發學生更多的想法
5.討論關於寶可夢的「創意」現象(綠色)
6.由老師引導,看看寶可夢帶來的商機和另類思考
7.小組討論寫下有關寶可夢的趣味面,及自己對於這些趣味現象的看法
8.玩或不玩,寫出自己的價值判斷(藍色)
9.言之有理預測寶可夢的未來(藍色)
將教學流程做了調整後,果然引發了學生熱烈的討論,大家紛紛分享自己所觀察到現象,有許多的現象還是老師自己沒有想到的呢!
像是寶可夢的正面現象:變成教育的題材,有些學校將寶可夢的遊戲機制導入教學中,學生很快的反應─像我們現在正拿寶可夢來練習批判思考;可以多認識臺灣的景點(??);沒落的地方變熱門景點。
負面的可多了:玩寶可夢耗電、為了更齊全裝備花更多錢、容易感染(因為群聚所以容易傳染病菌)、犯罪的管道(小孩可能被拐)、意外死亡增加,像是有可能誤闖私宅被當成賊而被槍殺(學生看到的國外新聞)
趣味面更有意思,大家開始把自己看到的有趣現象都拿出來分享:高速公路上的標語─寶可夢是假的,生命是真的;玩寶可夢死亡葬禮打折;寶可夢行動電源;神奇寶貝造型的商品......,討論到最後莫不讓學生們開始佩服臺灣人的生意頭腦。其中一個趣味面是有關寶可夢的陰謀論,當老師提到的時候,可以感覺到學生們對於這個傳言很感興趣,好專注的聆聽,學生們反應也很快,在學習單裡提出自己的存疑:是真?是假?
在分享討論時,學生提到正面:好玩、很酷!
關於學生們對於自己會不會下載玩的判斷上,也看到許多的價值判斷:有的因為想跟上潮流所以會下載玩;會下載但提到自己會有所節制。不會玩的倒是佔多數,理由也是各個面向都有:不感興趣、會傷身、太入迷可能會有危險、仔細分析自己的現況─家長不准玩,下載了也玩不了、僅守學生本份認為自己現階段根本不適合玩、玩過了不覺得好玩......。玩或不玩,每個人的理由可是充分的很,也顯現了學生後設認知。
至於「寶可夢的未來」,有9成以上的學生預測了寶可夢未來將熱潮褪去,有的還預測了時間三個月、半年或一年,有的理由顯示了學生們對臺灣人習性的觀察:一窩蜂、三分鐘熱度;有的則認為後續會有新遊戲取代;因為太瘋狂了所以政府開始限制;因為快冬天了人們應該會懶得出來(臺灣的冬天應該不會這麼冷吧?)認為寶可夢熱潮將持續的學生則提出理由:寶可夢會持續推出更新,吸引玩家。
言之有物、針對一個議題學習用不同角度思考是這個討論活動希望學生們能達到的,幾乎每個孩子都能清楚的陳述自己的看法,並轉換思考,對於這學期的目標:批判思考,孩子們已經成功的踏出第一步囉!
此外,這份學習單的提問,嘗試清楚的羅列評分的標準,發現學生在書寫時更有其依據,更容易達成目標,使得學習單的完整度也提高許多。
有了第一個班的施作,讓我發現引導流程的盲點,所以501、502的施作做了調整:
1.未討論前先請學生寫下對於寶可夢現象的直覺(紅帽)
2.利用三面分析法小組討論寫下對於寶可夢現象的直覺反應(黃色、黑色)
3.小組分享,全班討論、請學生註記補充
4.觀察寶可夢現象的相關新聞~可引發學生更多的想法
5.討論關於寶可夢的「創意」現象(綠色)
6.由老師引導,看看寶可夢帶來的商機和另類思考
7.小組討論寫下有關寶可夢的趣味面,及自己對於這些趣味現象的看法
8.玩或不玩,寫出自己的價值判斷(藍色)
9.言之有理預測寶可夢的未來(藍色)
將教學流程做了調整後,果然引發了學生熱烈的討論,大家紛紛分享自己所觀察到現象,有許多的現象還是老師自己沒有想到的呢!
像是寶可夢的正面現象:變成教育的題材,有些學校將寶可夢的遊戲機制導入教學中,學生很快的反應─像我們現在正拿寶可夢來練習批判思考;可以多認識臺灣的景點(??);沒落的地方變熱門景點。
負面的可多了:玩寶可夢耗電、為了更齊全裝備花更多錢、容易感染(因為群聚所以容易傳染病菌)、犯罪的管道(小孩可能被拐)、意外死亡增加,像是有可能誤闖私宅被當成賊而被槍殺(學生看到的國外新聞)
趣味面更有意思,大家開始把自己看到的有趣現象都拿出來分享:高速公路上的標語─寶可夢是假的,生命是真的;玩寶可夢死亡葬禮打折;寶可夢行動電源;神奇寶貝造型的商品......,討論到最後莫不讓學生們開始佩服臺灣人的生意頭腦。其中一個趣味面是有關寶可夢的陰謀論,當老師提到的時候,可以感覺到學生們對於這個傳言很感興趣,好專注的聆聽,學生們反應也很快,在學習單裡提出自己的存疑:是真?是假?
在分享討論時,學生提到正面:好玩、很酷!
有沒有覺得這個回答怪怪的呢?放心提出來讓孩子們討論,他們可以說出個所以然:首先敘述不完整,再來更精闢─這屬於個人喜好,不能完全算是正面。看!孩子們厲害吧!
至於「寶可夢的未來」,有9成以上的學生預測了寶可夢未來將熱潮褪去,有的還預測了時間三個月、半年或一年,有的理由顯示了學生們對臺灣人習性的觀察:一窩蜂、三分鐘熱度;有的則認為後續會有新遊戲取代;因為太瘋狂了所以政府開始限制;因為快冬天了人們應該會懶得出來(臺灣的冬天應該不會這麼冷吧?)認為寶可夢熱潮將持續的學生則提出理由:寶可夢會持續推出更新,吸引玩家。
言之有物、針對一個議題學習用不同角度思考是這個討論活動希望學生們能達到的,幾乎每個孩子都能清楚的陳述自己的看法,並轉換思考,對於這學期的目標:批判思考,孩子們已經成功的踏出第一步囉!
此外,這份學習單的提問,嘗試清楚的羅列評分的標準,發現學生在書寫時更有其依據,更容易達成目標,使得學習單的完整度也提高許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