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8日 星期五

107.10.25馬斯洛+分一得一+四象限+四格重點卡─消費與生活

※教學單元:翰林版六上第二單元─生產與消費

      「生產面面觀」學生從生產者的角度,了解、分析生產的目的、影響因素及選擇,並聯結產業的社會責任與品牌價值,從道德的層面,剖析生產者的責任與道義。
        進入消費的課程,這與學生息息相關,當然得與生活結合,學習的活動設計從生活中找靈感,從素材中符應消費的各面向。課程設計從消費的源頭(why)─需求談起,再探討影響消費的因素、了解辨別欲望與需求,最後討論消費時會遇到的問題及注意事項,目的是希望藉由一系列環環相扣的活動設計,學習當個聰明的消費者。

◎教學設計
1.「起」─消費的原動力:滿足需求是消費的原動力。這是十分容易了解的概念,課堂中我們將對話內容再提升,以美國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的「需求層次論」,談個人的需求層次,再請學生轉化應用,寫下自己在不同需求層次上目前的狀態。
        根據馬斯洛的需求層次進行舉例,讓學生更容易了解這是不可免除的。有趣的是當學生正進行需求對應目前狀態的轉化書寫時,有個孩子無預警的對著右方的同學打了一個大噴嚏,嚇得同學驚惶後傾。順勢的,我以這情況為例,說:「打噴嚏的同學滿足了自己的生理需求,卻讓A同學面臨了安全威脅」全班哄堂大笑,一下子大家壑然開朗,寫得可愉快了。
        從學生們寫下的各層次需求狀態,可以深深的感受到學生對課堂學習與老師的安全感,因為大家毫無忌諱的寫下與分享自己心裡的想法。在自我實現需求,大部分的孩子寫下的是對自己學習表現的期許,有孩子希望自己以後能成為網紅、有孩子希望以後能交到一位條件好的「男友」......,可以說是早熟又非常實際的需求。在安全需求上,有個孩子寫下「不要被車撞」,好奇的詢問,原來這位孩子曾經有三次在回家路上差點被撞的經驗,在心中多少留下難以抺滅的陰影,難怪會在安全需求上有這麼特別的例子。



2.「心」─影響消費的因素:將九宮格擴展為十六宮格,將課文中提到有關影響消費的因素、小組討論出的因素及同儕間分一得一所取得的因素,整理在十六宮格中。
        這個學習活動除了摘要、互動討論與分一得一策略外,最後回歸到學生自己本身,請學生檢視自己,在表格中標示出三個在消費時會先考量到的因素,並依強度標示1、2、3,再與同儕配對分享。這是個有趣的活動,在配對分享後,請學生分享影響對方的消費因素,從消費的因素,大致可以推敲出是屬於何種類型的消費者,對應學生的個性,多少有些依據呢!



3.「動」─辨識需求與欲望:想要卻要不到?需要卻不想要?苦惱吧!消費不僅僅是銀貨兩訖。針對想要與需要,先與學生討論其差別:肚子餓了吃飯是「需要」,然而吃什麼?可以選擇肉燥飯吃飽,也可以選擇花更多的費用吃更精緻的餐點,例如到高級餐館花上百元吃牛排、套餐,當這麼選擇時就不只是需要了,而是想要的成分居多。課堂中也請學生分別舉出想要和需要的例子。
       想要與需要也有不同的層次,利用需要想要四象限,請學生依自己目前的狀態完成四象限。四象限也顯現了學生的心理狀態,想要且需要的:輕鬆過日子、功課佳、長高.......想要得到的或目前最需要的;需要但不想要,寫功課、上安親班、寫評量自修.......大部分是不得已需要去做的,且大部分與學習相關,可現在的孩子在學習上的壓力。



        以「想要和需要」做聯結,從新聞事件─厚奶茶瘋搶、衛生紙搶購潮、中華電信499風波,到最近的麥當勞之亂,以新聞事件─「麥當勞之亂」跟學生們共同探討這樣「一窩蜂」的現象、這些跟風的人到底是想要還是需要呢?
        利用幾個問題引導學生們思考:從新聞剖析,從生產者的角度,麥當勞的行銷手法是?試著從消費者的角度,有哪些因素促成大眾大排長龍的購買呢?你認為這些排隊購買的人是想要還是需要呢?理由是?
        在經過討論與思考後,請學生以『「一窩蜂現象」之我見』寫下自己對臺灣這種一窩蜂現象的看法。在撰寫時,老師提供文本的架構,藉由引導讓學生能清楚、有層次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同時也減輕學生在撰寫時的負擔。
文本引導:
每每看到臺灣人一窩蜂搶購、跟風的現象,我覺得……
針對「一窩蜂現象」,我認為它背後所隱含的正面效益是……;負面影響是……。
就我自己而言,我也曾……(描述自己跟風的經驗與感受)
總而言之,針對「一窩蜂現象」,我……(整合前面的分析與自己的看法,陳述你對「一窩蜂現象」結論)
        藉由短文的撰寫,可以清楚的看到學生對於一窩蜂現象的看法(消費者角度),在正面效益上,有的認為可以帶動消費、有的認為無聊的人可以消磨時間、有的認為消費者可以買到便宜的東西或是讓消費者有賺到的感覺、有滿足感、需求被滿足的感覺;負面效益則認為造成社會秩序大亂、耗費時間、時間與花費或購買的物品不成比例。學生所下的結論也都頗有深度,像是一窩蜂不見得不好,像是頂心黑心油事件,大家一窩蜂的搶買好油,喚起了食安的意識。或是認為要謹慎消費別被潮流牽著鼻子走。陳述內容十分精采呢!






4.「念」─消費時應注意的事項:經過消費因素、需要與想要、從消費者角度探討跟風現象,一環扣一環的學習後,進入到最後自我省視的部分,利用十字方格表和問題引導,引發學生討論、分享自身經驗,並與同儕進行配對分享。

想一想,你有沒有做過浪費性消費的情形?請分享你的經驗。

錦囊妙法:如何做到量入為出,謹慎消費?

說說看你所知道有關消費詐騙的新聞或例子。

錦囊妙法:如何做到安全消費,詐騙不上身?


       最後以「謹慎消費保錢卡」統整前面所討論有關謹慎與安全消費的策略,及思考如何「維護消費權益」,請學生省視自己的消費行為與態度,寫下自己在消費時應注意的事項及應有的態度,有組織的整理成「謹慎消費保錢卡」,並在上面標註符號表示:經常做到、需加強提醒的項目。
     
        學生在撰寫謹慎消費保錢卡時,會自然的回去翻閱先前學習內容、製作的筆記,邊看邊對應自己的消費行為,有哪些已經做到?有哪些是消費時偶爾犯或常犯的錯誤?確實的做到了將課堂觀念與自己生活情境結合的學習目標。




◎學生作品
1.「起」─消費的原動力:從學生的需求層次表,多少可以推斷出孩子的特質、在乎的是什麼?面臨了什麼困擾?











自我感覺良好的孩子,有點放盪不激




2.「心」─影響消費的因素

◎配對分享實況










◎學生作品

























3.「動」─辨識需求與欲望:
a.利用需求四象限讓學生辨識自己的需求與欲望,可以清楚看到學生當下的需要與想要及心理狀態。













b.從想要與需要的角度剖析臺灣的一窩蜂現象,學習單的設計透過新聞事件引導思考,並且引導學生寫下自己的看法,社會與國語結合,讓學生以議論文的形式表達自己的看法。


























4.「念」─消費時應注意的事項:
a.利用十字方格表和問題引導,引出學生的消費經驗,與同儕討論解決的策略。根據課本的內容說明,讓學生記憶,不如從學生的經驗出發,由學生自己經由思考、自己講,更為深刻。



















b.謹慎消費保錢卡,綜整前面一系列有關消費主題的學習與思考,回饋自身,製作自己在消費時應注意的事項及應有的態度提醒表。從保錢卡中可以看到學生在平時消費時的習慣,也算是對自己的消費態度再做一次檢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