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3日 星期六

113.04.06探究日本統治下的臺灣

 ※教學單元:翰林版五下第一單元─日本統治下的臺灣

◎核心素養:

社-E-A2 敏覺居住地方的社會、自然與人文環境變遷,關注生活問題及其影響,並思考解決方法 

社-E-B2 認識與運用科技、資訊及媒體,並探究其與人類社會價值、信仰及態度的關聯。

◎學習內容:

Ab-Ⅲ-1臺灣的地理位置、自然環境,與歷史文化的發展有關聯性。

Cb-Ⅲ-1 不同時期臺灣、世界的重要事件與人物,影響臺灣的歷史變遷。 

Bc-III-2  權力不平等與資源分配不均,會造成個人或群體間的差別待遇。

◎學習表現:

1b-Ⅲ-3解析特定人物、族群與事件在所處時間、空間脈絡中的位置與意義。

1c-Ⅲ-2檢視社會現象或事件之間的關係,並想像在不同的條件下,推測其可能的發展。

2a-Ⅲ-1關注社會、自然、人文環境與生活方式的互動關係。

3b-Ⅲ-2摘取及整理社會議題相關資料的重點,判讀其正確性及價值,並加以描述和解釋。

3d-Ⅲ-1選定學習主題或社會議題,進行探究與實作。

◎學習目標:
1.從歷史事件推測日本殖民臺灣的動機和意圖 
2.想像馬關條約後臺灣人的選擇與可能的反應。
3.從日本接收臺灣遇到的困難推測日本對臺的治理政策
4.以時間軸摘要整理日本政治統治臺灣五十年的政策與態度改變,並進一步理解日治時期社會運動,思辨其影響
5.利用拼圖法,提供資料整理架構,透過搜尋、閱讀資料,摘要整理日本治臺政策與對臺灣社會的影響,並提出個人見解
6.利用AI繪製日治時期臺灣想像圖,檢視並討論圖像背後的含義。

❖課程理念:
五下的第一單元,翰林版進入日治時期,從「日本政府如何殖民統治臺灣?」、「日治時期對臺灣社會的影響為何?」兩個核心問題切入,綜觀單元內容的編排,從馬關條約臺灣被割讓進入,以日本治臺政策對臺灣政治、經濟、社會、民生、文化各層面的影響貫穿整個章節,著重時代變遷下,日本人對臺政策與臺灣這片土地上的人、事、物,甚至是與當時國際局勢的互動與關聯。這意味著,新課綱下的教學,已不允許固著於過去每個時期、每段故事、每則事件都需得說得清楚明白,而需以「肉粽摜」的概念,扣緊大概念與核心問題,來規劃設計課程,無法再細說故事,需得以探究與實作的概念,在有脈絡、有架構的引導下,讓學生習得知識並能進行歷史思辨。
承接上學期的課程內容,談到清末現代化的開端—牡丹社事件,這個單元的規劃,我在「日本政府如何殖民統治臺灣?」、「日治時期對臺灣社會的影響為何?」兩個核心問題之前,再加上「日本何以對臺灣抱有企圖?」這一個核心問題,並以提供事實條件,促發學生進行推測與連結思考的方式,讓學生在進入課程前具備歷史發展脈絡的背景知識。以「探究與實作」為主軸,在具備背景知識後,進入「日本政府如何殖民統治臺灣?」,從臺灣人的選擇與日本收臺遇到的困難,剖析日本治臺政策的中心思想與目的,再拉開日治五十年的時間軸,讓學生理解日本治臺五十年在政策與態度上的改變,並對應臺灣社會在不同時段的樣貌,建構日治時期的知識架構。最後聚焦日本治臺政策對臺灣社會各面向的影響,以拼圖法,讓學生在問題卡的引導下進行各別政策的探究,並連結在地的各個地景。在各組學生精彩的報告下,學生對於日本統治下的臺灣,有了橫向與縱向的了解,同時也對在地相關地景有更進一步的連結。末了,結合AI繪圖,讓學生根據自己探究的政策下臺灣社會可能的景象,編寫詠唱,透過AI生圖檢視並討論圖像背後的含義,以海報的方式做為課程的退場券。

❖學習活動
一、臺灣命運的轉盤—日本的企圖
Q:特丹社事件後,清帝國積極建設臺灣,那麼日本就此放棄了嗎?
推測:牡丹社事件後,日人的打算
◎請學生閱讀資料後,再檢視自己的推測



  學生回顧上學期習得的知識,進行推測,再透過與他們分享,看見同學相近的或不同的想法。再閱讀資料,檢驗自己的推斷,並寫下判斷的依據。學習在提出看法時,言而有據。

▶︎活動:學生完成推測後,進行配對分享










▶︎學生作品:檢視學習單,絕大多數學生的推測是日本仍保有對臺灣的企圖,倒是判斷的依據上有所差別
 

 

 

 

 

 

二、臺灣命運的轉盤—臺灣割讓給日本,是偶然嗎?
Q:為何遠在太平洋上和這些事毫無關係的臺灣,卻無端波及,成為甲午戰爭下的犧牲品?
推測:結合數位閱讀,從甲午戰爭與馬關條約分析「臺灣割讓日本的必然?偶然?」
◎請學生閱讀資料後,再檢視自己的判斷


▶︎學習活動:閱讀資料進行分析、判斷




▶︎學生作品:學生進行判斷後,提出看法,透過課堂討論與回到文本找尋線索,在檢視時對於自己的判斷依據,能更完整、明確的寫出來。
 

 

 

 

 

 

 

三、馬關條約割臺 小的抉擇
Q:預想馬關條約簽訂後、日本來臺接收,可能出現/面臨的狀況。
Q:同理當時人民的心理與臺灣人的特質,做出你的抉擇。
選擇:結合數位工具,立即了解學生的選擇,並提出理由




▶︎預想日本接收臺灣,可能面臨的狀況



▶︎進行選擇,並說明理由


    從統計圖中可以看出兩班的學生50人,超過一半的學生選擇留下或抵抗或妥協,其原因有的是走不了,有的是想護衛自己的家園。也有12人選擇離開保全自己與家人後,再從外地協助抵。選擇其他的一位學生則是抱持著悲觀的心態,日本人來了,什麼都沒有了,那就解決自己的生命,以表對未來無望。

四、碰撞・日本治臺~政策方向選擇
日本殖民臺灣是有目的的,在抵抗下接收臺灣的日本,將以何種方式統治臺灣?
Step1:小組討論,日軍在完成接收後,考量接收過程遭受到的抵抗,會以何種方式統治臺灣? Step2:從目的對應政策思考,個人先寫下一個,再小組成員輪流分享,並互相討論、補充。
推測:日人在接收臺灣的過程遭遇到臺灣人的抵抗,在接收臺灣後,該如何治理臺灣?

▶︎學生作品
 

 

 

 

 

 

 

 

 

 

 

五、日本治臺五十年:利用時間軸,整理日本治臺五十年經歷不同天皇時期的統治方式、社會氛圍、重要記事等,了解日本在治臺方針下政策改變與對臺灣社會的影響。
同時在時間軸中,針對日治時期社會運動與皇民化運動,進入歷史的氛圍中,進行思辨。
▶︎學生作品

 

 

 

◎利用條列三二一進行日治社會運動概要整理與思辨
 

 

 

 

 

 

 


六、日治對臺經營:利用拼圖法,將四學的概念放入,以日治五十年進行導學後,學生認領不同主題進行自學與互學,透過引導單,探究政策內容、分析帶來的影響、以後世觀點進行評價。最後透過發表與回饋評量,進行共學,拼湊出日本治臺政策對臺灣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各面向的影響。
❖日本對臺灣的經營從政治、經濟、社會到文化等各個面向進行。對臺灣當時與後續的發展、影響極大。 ◎請透過拼圖法的方式,小組選擇下列主題進行探究與討論,最後進行發表。

❖學生自主探究之任務流程:
1.閱讀課文與補充資料(課堂與線上自主閱讀)
2.根據閱讀內容進行摘要,大方向為:實施目的、政策內容、影響
3.主題內容與臺南在地地點對應,搜尋資料與圖片,簡短介紹
4.任務討論
5.利用canva完成主題報告
6.課堂分享

◎各組引導探究卡
總督府與警察制度


基礎建設



經濟建設

新式教育與公衛改善

現代文明帶來生活改變


新舊藝術的融合與共存



▶︎學生作品(點選圖片即可連結作品)


 







































▶︎學習活動































▶︎回饋互評單









七、AI繪出我想像中的日治生活:在透過時間軸了解日本治臺五十年;運用拼圖法探究日本治臺政策後,運用AI繪圖—Bing,以「日治下的臺灣社會生活面面觀」為題,讓學生想像自己探究的政策主題下,當時日治下臺灣的社會面貌會是如何?catch政策中的關鍵詞,產生詠唱咒語,創作標語,並草繪詠唱下的日治生活。再進到Bing中進行生圖,擷取最符合自己想像的圖片,轉入Canva中,結合標語,進行海報設計。
最後的退場券活動,是一個跨領域的課程,社會、藝術與人文及資訊科技的整合,藉由詠唱與AI生圖,讓學生再回頭檢視對政策的了解,從AI生圖中發現圖片的合理不合理、與想像的契合度,同時也從AI創作中,能覺察目前的AI可以協助的程度,進行資訊運用素養培養。

▶︎詠唱學習單








▶︎擬定詠唱中:數位與紙本閱讀同時進行











▶︎學生作品














▶︎學生操作AI生圖,透過問卷調查,了解操作AI完成任務之行為與想法




使用回饋:
操作容易
100分,因為我想要的畫都符合我的風格
1分2.無法畫出有細節的畫而且咒語要描述的十分精準[且有時候也不會符合現實]
一般,因為產生太久
96分(滿分100分),因為可以選擇繪畫風格,而且很畫出來很逼真,很符合自己下的要求。
一下子就成功了
很好用,我打98分,雖然有時無法完全掌握住關鍵字,不過產生出來的圖卻維妙維肖,超酷!
一般般,一個錯字它就畫不出來
有些我要求的東西沒有出現
第一次使用不太熟悉,75分
因為Bing Image Creator能快速地做出正確的圖片
還好,因為AI繪畫出來的圖很容易就能辨識,都會有瑕疵
AI圖片咒語跟想像中幾乎一 樣
好用
無法產出最理想的圖片
使用起來很簡單
生成速度快 和我想像得差不多
90,因為他會把現代的元素給加進去
100,因為產生的圖片比我的想像圖來得好很多
100、因爲這個平台很好用
100因為圖片很符合
90  生產圖片的速度太慢,很常卡住,也不完全符合我所想像的,不太好用!
8,必須要打得很清楚,才可以達到自己想要的圖
對日治生活想像有更具體想法的學生,對於AI生圖的要求會更高。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