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2日 星期五

104.01.02社會─氣候之時事想想

        社會課中的氣候看似很難、不容易懂,其實透過貼近學生生活經驗的解說,就可以很快的理解。不過問題來了,怎麼讓學生覺得課堂上所學的這些知識能運用在日常生活當中呢?
        影響臺灣的氣候主要因素有季風、地形和緯度。談到季風時,利用學生在不同季節對於泳池的溫度感受來比喻,形容因為最大洋及最大陸地的比熱不同,使得空氣流動方向改變,加上地球自轉,讓臺灣成為季風盛行區,冬天吹東北季風,夏天吹西南季風。
        在了解季風形成的原因與不同季節吹的季風後,利用時事,讓學生思考判斷。恰好8月時發生了天津大爆炸,手機的line中瘋傳毒物會往臺灣飄,勸大家不要淋雨。這正好提供讓學生從臺灣盛行季風的概念進行判斷思考所言真假。
        小朋友得說出判斷的理由,有的會毫不考慮的說這是真的,有的孩子會嘗試仔細思考,說出自己的想法。活動中發現大部分的孩子會不假思索的認為這是真的,但當老師提醒:想想看,臺灣夏天吹什麼風?冬天吹什麼風?夏天的季風何時到何時吹?冬天呢?觀察孩子們的反應,大家陷入思考中,終於有孩子出聲了:臺灣夏天是吹西南季風,應該不會有影響吧?賓果!老師再提醒孩子注意天津大爆炸的時間點,答案揭曉:臺灣因正值西南季風吹拂時間,所以北方天津的爆炸毒物吹不到臺灣!但如果爆炸時間發生在冬天,臺灣可得注意了!
        當老師在解說時,發現台下孩子的眼神是亮的,我想他們心裡應該是在想,原來課堂上學的這些還可以這樣運用啊!接著再秀出幾張截取自彭啟明氣象fb的衛星圖,就更清楚了。聰明的孩子們看著衛星圖馬上提出自己的發現:老師,照毒物飄散的方向,那遭殃的是韓國和日本耶!賓果!一個時事想想,又幫孩子們聯結到臺灣周遭鄰國位置,一舉多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