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2日 星期六

104-學生自己嘗試做筆記

        課程進入到第四單元第二小節,想想帶著學生做筆記也近三個月,或許可以試著放手讓學生自己做筆記。
        課堂上提醒學生整理筆記時要注意的重點:從標題中找到內容的重點,再進行整理,可以是條列式或心智圖等自己熟悉的整理筆記方式,最好還能自己試著下重點的標題。
        檢視第一次學生做筆記的成效,大部分學生是用條列式整理,少數是以心智圖呈現。顯示學生在經過課堂反覆的操作後,對於如何做筆記已具備概念,也多能從課文中找到重點。但也從這次的作業中,找到了自己在施實筆記融入教學上的盲點:
1.學生即使經過課堂的反覆操作,但到了自己得實際做的時候,還是要從頭摸索,此時能力有別,對於學習能力較低的孩子而言著實是個負擔。

2.學生或忘了帶回家完成、或因為需要時間思考而未完成、或忘了帶來......,無法及繳交作業的情形,造成作業回收上的困難,還得盯著學生完成,似乎失去了讓學生自己學會做筆記的初衷,也增加了自己的負擔。(其實作業回收困難的情形在上一屆的教學中即發生,盯了好久一段時間,仍會是有學生無法及時交,常常是為了繳交作業而應付,雖最後學生多少具備了做筆記的能力,但那過程真是辛苦)

3.發現有些學生為了解決筆記作業,利用參考書作為參考用抄的,更是失了作業的價值。


        幸而這學期上了洪夢華老師的筆記策略研習,仔細的詢問有二十年社會科教學經驗的夢華老師,對於筆記策略融入社會教學的方法。發現夢華老師極少將筆記的功課派回讓學生自己完成,而是讓學生在課堂上透過小組合作、老師引導、分享的方式,帶入各式的筆記策略,讓學生學習有哪些方式可以做筆記,促進小組合作並培養發表習慣,同時也少了追作業的困擾。這樣的教學方式「活」多了,不會被「做筆記」所綁死,她不會非要學生將課本文章中的內容重點整理出來,而是視課文內容,讓學生練習運用筆記摘要策略,有時以課文內容為主,有時是自行補充,有時是帶活動。課文內容老師未必會每個重點都教,憑藉的是「預課」的紮實,既然學生已預課,對於課文內容應有八成以上的了解,那麼課堂上就可以自由的揮灑。
        這是值得學習的教學模式,透過社會帶給學生筆記摘要策略,這也是我在社會教學上的重要目的,因此將試著調整課程步調與教法,希望從中可以建構出適合勝利囡仔,也適合自己的教學模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