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22日 星期日

107.03.16圖說臺灣民主國─角色卡+換位思考+評論

    臺灣割讓給日本是臺灣歷史的重要的轉捩點,改朝換代下,臺灣民主國的成立與失敗,有著臺灣人不得已的悲情、清廷無力可回天的腐敗、日本長遠規劃的野心及當時各國勢力的拉扯。
    該時代有該時代的背景、情勢,人物的性格和當時的情境影響著時代小人物、故事主人翁的抉擇,當然也就會帶來影響,而這就是歷史。
    上一屆的學生,以文為本,轉化灑字法,以關鍵字的形式,閱讀文章,整理故事發展脈絡,認識曾經曇花一現的「臺灣獨立建國」。
    這一屆的課程設計,在素養導向教學模式下,從知之─理(解)之─評(論)之的概念著手,除了透過閱讀讓學生清楚臺灣民主國從成立到失敗的始末外,更著重於理解、探究臺灣民主國主要人物─唐景菘與劉永福,在當時的思維、做法與抉擇,除卻旁觀者的角色讀歷史,我嘗試提供學生設身處地、換位思考的方式,讓學生能更貼近這一段轉捩史,最後請學生以預設之觀點提出自己對於此二者的評論。
    當學生知道得將讀到的內容說一次給同學聽時,可以感受到大家都進入了警備狀態,開始分配段落,組內進行試說分享。配對分享,你說完換我說,看得見大家仔細聆聽的風度,應該是想知道別人怎麼詮譯同樣的文本吧。
    如果你是唐景菘,你會怎麼做?如果你是劉永福,你會如何抉擇?學生們自由選擇換位思考的對象,針對主人翁在歷史上的幾個「決定點」,設身處地寫下自己的選擇與想法,希望藉此能更貼近當時人物,從更多元的角度看待史實。最後從唐景菘、劉永福身為清朝官員身份的角度(順帶讓學生們知道他們離臺後的境遇)、從當時的臺灣人角度,評論之。
    如果只是讀歷史,學生直觀的、被動的會認為唐景菘、劉永福是棄臺不顧,一個是「十日總統」、一個是「阿婆仔浪港」,經過換位思考,學生才會體會到在那個時代下,做出獨立建國、拒絕樺山資紀勸降,直到意識到勢不可為而倉皇逃出臺灣,最終落得罵名的處境,才能嘗試以不同的角度再度審視這段歷史。


學生閱讀文本中


小組間先模擬述說




配對分享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