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12日 星期三

105.10.06十六宮格+分一得一~~消費因素

◎教學單元:翰林版六上第二單元
        影響消費的因素很多元,光是課本就羅列了九個之多,那麼在學生的觀察與想法中,還有哪些因素會影響消費呢?
        基於這樣的想法,設計了十六宮格的曼陀羅思考技法,再加上分一得一的元素,讓學生能小組激盪外,亦能彼此分享。
        首先,學生先整理課本中的九個影響消費因素,課堂討論稍做說明,接著小組討論每人發表一個影響消費的因素,最後再利用分一得一從別組同學的筆記中取得其他因素。
        活動後的分享是有趣的,在課間巡堂時發現了幾個很有意思的因素,且每個班的風格不同,多少有些令人驚豔的因素,想不到學生們還能想到這些呢:購物環境、便利性(距離)、天氣、季節、家庭成員、包裝、政治(製造國家)、是否有人推薦、有無試吃(用)品、折扣、產品等級、店員態度......。聽聽學生們的想法:便利性(距離),同樣的商品會選擇距離近的或方便買到的商店;不同季節會買不一樣的商品;天氣,兩傘、雨衣會賣得特好;政治,有些國家的商品不太喜歡買或拒買、有些國家的商品買起來有安心的感覺(大人們有沒有心有同感呢?);包裝,有的孩子說有特色、包裝佳的能吸引購買,有的則說包裝太精美反而會讓人覺得裡面的東西不怎麼樣,像是日本的商品,層層包裝,結果拆起來的東西常常失望(哈哈,怎麼同個因素會有不同的說法呢?原來是孩子們在分一得一分享時,各自對同一個因素闡述自己的想法);推薦,如果有人推薦的代表買起來比較可靠,這又聯想到了在產品廣告推銷時常用的使用者心得手法。瞧!一個簡單的筆記策略設計,竟能引出學生們這麼多的想法,同時也擴展了教學的層面呢!
        在學生們討論的過程中,老師扮演的是諮詢者、小組討論的第五人,常常孩子們討論時常知道是這樣,卻無法準確的說出「定義名詞」,這時他們會主動尋找幫忙,將想法說出來,老師協助整理,歸納出符合他們想法的「名詞」。在互助、協和又彼此激盪的氛圍下,孩子們的想法越加多元。
        最後,請學生在眾多因素中,標示出影響自己最大的三項因素,依序標示1、2、3,再進行配對分享,藉此回歸自我省思,也透過這個活動,發現學生們的價值觀,有的是實際型的、有的是隨波逐流型的(例如首要考慮流行或品牌)、有的是揮霍型的、有的則是精打細算。「老師!我們兩個人的考慮因素竟然一模一樣呢!」兩個個性、氣質相近的孩子驚喜的發現他們選擇的因素:收入、實用性、價格,多麼實際的兩人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