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22日 星期四

105.11.22 配對分享─關鍵字─我的自由金句

◎ 教學單元:翰林版六上第四單元第二小節─「法律就在你身邊」

       「自由是什麼?」「自由的範圍?」學生們所認知的自由又為何?透過配對分享,先讓學生們彼此談談自己所認為的自由,傾聽同學的想法,同時思考同學的自由有沒有盲點或邏輯上的問題,並與同學討論說出自己的想法。
        配對分享後,請學生發表同學所說的自由,從學生的發表中,很自然的,三個班級都能在發表中找到相似或相同的關鍵字:不違法、不違道德、不防礙、保有隱私、不侵犯、考慮他人、義務與權利,從發表中三個班級皆定義出「真自由」。
        接著帶著學生看看名人眼中的「自由」:
自由不是無限制的自由,自由是一種能做法律許可的任何事的權力。    ------孟德斯鳩
所謂自由,不是隨心所欲而是自我主宰,自律者方得自由    ------康德
        再請學生們根據真自由的定義,寫出自己的「自由金句」,配對分享中所粹取出的關鍵詞,成了學生們創作的參考:自由未必是自由,自由的真正意義其實是拘束;自由是擁有緊箍咒的孫悟空;自由─是有範圍的,當你能在不影響他人和不犯法的情況下,所得到的自由將會比你想像的多;自由是不觸法的享受人生;自由─需要了解、思考,在不違反他人的隱私下而去行動;只有理性才能駕馭自由.......。瞧!學生們的自由金句讀來多有趣啊!顯示了每個學生清楚知道自由是有限度的,而對於自由,每個學生所著重的層面也有所不同。
































2016年12月21日 星期三

105.11.22 勝利搜扒報

◎ 教學單元:翰林版六上第四單元第一小節─道德與法律

        談法治,利用生活中的實例很重要,但課堂時間有限,老師提出的實例只能著重在幾個面向,怎麼讓學生接觸到更多的實例呢?
        善用學生們的力量,以活動的方式來進行,一來可以增進學生們的興趣,二來可以達到既定的目標,由於「搜扒記者」產出「搜扒報」的概念便產生,每位學生回去收集撰寫一則新聞事件,需在報導中言明事件概要、犯了何罪。
        孩子們在繳交完作業後,迫不及待,不時的詢問何時與大家配對分享,分享時對於同學所找到的新聞事件也很有興趣,互相討論起來的情景處處可見。
         藉此讓學生們從勝利搜趴報的活動中了解,生活中無處不與法治相關,只要有所察覺便能減少許多無知的錯誤,同時也能保障自己的權益。


















105.11.19 條列三二一~~道德與法律

◎ 教學單元:翰林版六上第四單元第一小節─道德與法律
 
       第一節課,我們透過討論認識「道德」與「法律」,學生們知道道德的約束範圍來得比法律廣,但約束力卻未必比法律來得明顯或強烈。因此利用二節課的時間,運用「條列三二一」讓學生分析道德與法律的異同與差異,並思辨「道德」與「法律」孰輕孰重。
        學生們從約束範圍、約束力、懲罰的強度討論到外顯與內在,最後的思辨更是可以清楚看到學生想法。批改學生作業時,發現大部分的學生認為道德先於法律,有的更清楚的陳述了內在無形的約束,比外在的規範來得重要許多,看著學生們的理由,自己也是心有戚戚焉:「如果做什麼事都想到道德,人們就不會做出虧心事」、「如果道德好,就能依法律進行任何事......」、「每個人如果人品高,也不太需要法律約束了」由此可以看到在學生們的心目中道德是社會秩序的根基,教育就顯得重要了!當然也有學生認為兩者並重,相輔相成;有人認為法律為主才能看得到效果,不一樣的想法齊放,這也是對話與思辨希望能夠達到的效果!